人物简介 刘贵鸿,贵州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曾赴美国休斯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修国际贸易和战略管理,历任大学讲师、外资企业行政经理、销售经理,亚加达国际商务教育培训中心培训经理、培训总监,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培训及发展经理等要职。现任广东南峰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2004年初,身为南峰集团行政总监的刘贵鸿,正在为集团下属公司的薪酬调整方案而犯愁。各公司报上来的薪酬调整方案都有道理,特别是对于一些纳入公司重点培养的人才,进行较大幅度的加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但这样一来,整个集团的人力成本就会显著增加。老板会同意吗?面对着凸显在眼前的矛盾,刘开始犯难。他犹豫了良久,最终还是敲响了总裁办公室的门。刘递上薪酬调整方案,坦诚地对老板说,他今年可以不涨工资,但他有一个请求,这个方案中几位员工的薪酬调整,请老板予以充分考虑……没过多久,老板批准了这个方案,也让刘攻克了一道颇为棘手的难题。 刘贵鸿就是以这种姿态,行走在自己的职业旅程中。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再加上多种职业的历练,使他穿越浮躁与功利的丛林,徜徉在明亮豁达的开阔地带。“我的特点就是想明白了很多事,对于工作、生活不再有太多的困惑,因此看问题的眼光会长远些,做事、为人也会更洒脱些。”刘这样评价自己。 九年的大学任教经历,使刘贵鸿得以有机会深耕自己的思想。经过不断的激荡和沉淀,他逐渐打通了自己观念、意识上的困惑,获得了一种拨开迷雾的通透感。放下教鞭,走出校园,加入到激情狂热的市场热舞中,刘没有迷失方向,而是以自己的视角,在不断变化的职业角色中,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从广州亚加达国际商务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总监,到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培训及发展经理,直到现在的广东南峰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不同的角色里始终跳动着他追求的脉搏――成人达己,自由快乐。“有一个让思想自由驰骋、让能力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企业创造价值,帮助员工获得成长,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体制跨越 1986年,刘贵鸿从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曾赴美国休斯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修国际贸易和战略管理。他教授的课程和研究的方向是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做讲师时,刘就不甘于因循守旧,而是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不断追求创新,他因此连续两年分别获得市、省两级“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 尽管置身于书香浓厚的校园,但刘贵鸿活跃的思维已越过校园的围墙,被市场激荡的活力和魅力所深深吸引。他开始关注和思考一些市场现象,敏锐地觉察到体制内外环境的差别。“市场的魅力就在于机会,它能给每个人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公平、均等的。相比之下,当时体制内的环境就显得比较僵化,缺乏生机和活力。”走出校园、下海畅游的念头在他的心头不停地涌动,并演变成一种强烈的渴望和冲动。 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刘贵鸿放下执掌了九年的教鞭,来到深圳的一家外资企业做起了管理工作。接着是东莞、上海……这期间,除了做行政管理外,刘还做过外贸业务,担任过公司的销售经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刘所在的这家公司遭受重创。刘便带着几分遗憾离开那家公司,回到了广州。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离开校园的这三年,是刘贵鸿在市场学习游泳的阶段。尽管谈不上姿态优美、潇洒自如,但他却从中学习到全新的游戏规则,并体验到巨大的魅力。他也因此完成了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全面转型。跨越这道体制的栏杆,刘脚下的路便有了全新的延伸。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优势合成 刘贵鸿回到广州不久,便有朋友邀他加盟刚成立不久的亚加达国际商务教育培训中心。那时刘对培训还没有多少认识和兴趣,心思还在他的外贸业务上,觉得丢掉做外贸业务时积累下来的客户资源而改做其它行业很可惜。由于亚加达的几个创办人都是他在大学任教时的旧同事,盛情难却之下,刘便答应试一试。 进入亚加达以后,刘贵鸿花了一番心思去深入了解商业培训这个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对核心竞争力尤为关注。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素质、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许多企业都不惜投入,纷纷与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各种培训课程,对员工进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和需求,引发了一股强劲的培训热。透过这股培训热,刘看到了培训的价值,也看到了培训业的广阔前景。 刘贵鸿就这样跨入培训行业,并很快进入“职业培训师”的角色。他擅长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员工培训与发展等课程,为一大批企业客户带去了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每个优秀培训师的身后,都有一长串成功的案例,刘贵鸿也不例外。但他并没有因为企业和学员的褒奖而头脑发热,失去了对培训的客观认知。他认为,对企业而言,培训是一种改变企业管理状况的有力手段。但培训不是万能的,培训机构所设计的培训工具,必须与企业需求的“口径”相吻合,否则再棒的工具都使不上劲。而且培训师必须学会从企业的语境中去寻找培训语言,否则就难以形成沟通和共鸣。“民企、外企、大企业、小企业都有不同的沟通语言,培训师的功力之一就是能准确把握不同的企业语言,进行360度无障碍沟通,从而精确地把握住企业的脉搏。”还有一个事关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执行力,“一套完美的改革方案出台后,企业如何保证对它执行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的成败。培训师只是‘说到’,而‘做到’却要靠企业自己。” 商业培训也是一种产品,刘贵鸿认为企业在消费这种产品的时候,也要有理性的消费意识。“既不能轻视培训,又不能过于迷信培训。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于企业需求的培训产品,有计划、持续性地进行培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培训的价值。” 刘贵鸿做培训的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感觉”。在培训的舞台上游刃有余,刘蓦然发觉,职业培训师的角色恰好融合了他做大学讲师和企业管理的优势。大学讲师的经历给了他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实践经验,又让他对企业的运转机理了然于胸。这两项优势结合在一起,自然使他有“越做越顺手”的感觉。“以前在教学、企业管理实践中碰到的一些困惑,在做培训中都豁然开朗了。”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刘贵鸿认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培训师,一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理论高度,也要有实践经验,还要有过人的沟通能力。这样的人才在培训行业里还是很稀缺的。“做培训不难,但要做一名优秀的培训师,真的不容易。”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外企熏陶 在职业培训师的角色里,刘贵鸿拾级而上,在为企业“传道、解惑”的同时,也使自己站到了一个更高的职业台阶上。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提拔为培训总监,全面负责亚加达的培训业务。但是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多、培训频次的加快,刘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不停地把自己储存的知识、经验向外传输,就觉得自己的积累越来越薄。”特别是刘在和一些知名大企业谈判培训业务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强烈。“有时候很好的业务机会却不能够抓住它,这时感觉自己需要充实、锻炼的东西还很多。”在这种“饥饿感”的驱使下,刘又萌生出再去企业“回炉”、提高的念头。 恰好在这时候,刘贵鸿得到了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在招聘培训及发展经理的消息,他便去投了简历。没过几天,他便接到太古的通知,要他去公司试讲一堂培训课,内容由他自己定,但必须用英语讲。经过一番准备,刘便站在了太古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管组成的面试官们的面前,用英语作了一番管理沟通方面的演讲。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很顺利,但接下来的提问却让刘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我的英文底子不薄,但直接双向沟通的能力还不是很棒,感觉应对得不够流利。”走出太古公司后,刘认为自己这次应聘应该没戏了。没想到他刚坐上回程的车,手机便响了,负责面试的人告诉他,他被录用了。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就这样,刘贵鸿加盟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担任培训及发展经理一职。进入太古后,刘并没有很多本土职业经理人初入外企常有的不适感,“可能是我在美国待过,做外贸业务又接触到许多外国客商,在亚加达的时候跟很多外籍老师共过事,所以对欧美文化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我觉得跟欧美人打交道比较容易,他们的个性是很开放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你做得好不好,他都会坦诚地告诉你。”轻松地跨越文化的鸿沟,刘得以在太古的文化土壤中落地生根,并快速进入角色。 太古的培训体系是典型的“杂交型”,融合了美国、香港和中国本土各种模式于一体,既讲究模块功能和系统性,又有针对市场快速变化的灵活、机动性。太古的培训体系分两条线,一条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操作的管理培训,另一条是由销售部门操作的销售培训。刘贵鸿认为这种培训体系设计得很科学,很值得国内的企业学习。“把销售培训体系直接建立在销售部门,由销售部门去具体操作,这样获得的培训效果比由人力资源部门来负责要好得多。销售部门直接面对市场第一线,它所掌握的市场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怎样培训,都比人力资源部门有优势。”国内企业受规模限制,大都把全部的培训工作交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大、业务模块清晰的企业,则可以考虑对培训进一步细分,把各个培训模块建立在相对应的业务线上,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培训的效果不仅来自于培训过程,与后续的跟踪检查、评估督促工作有着很大的关联。“太古对培训的定义不仅仅是完成培训的过程,还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严格的检查、评估、督促和改进。比如,太古的一个新业务员经过培训后,在业务主任的带领下去拜访客户。第一步,先要检查他工作包里的销售工具是否齐备,缺一项就要扣多少分。到士多店后,要观察他有没有严格地按照培训所要求的几个步骤去做,缺哪个步骤,或者哪个步骤不规范,也要相应地扣分……”而国内一些企业老板认为花了很多钱做培训,却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刘贵鸿认为原因就在于虎头蛇尾,企业只重视培训过程,而缺乏后续的及时反馈、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系统。 浸泡在太古的培训模式和理念中,刘贵鸿获得了与国际接轨的前沿培训理念和实操技术。但在刘贵鸿看来,太古在他的职业历程中留下的烙印还不止这些,“除了专业领域的收获,另一个收获就是我搞清楚了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是怎么卖的,可口可乐是怎么获得成功的。”他从可口可乐巨大的成功背后,看到的是一系列严谨的细节在支撑。“很多可乐迷们或许不会注意到,一罐可口可乐摆在货架上,是有很多讲究的。必须是可乐罐上的中文商标面对消费者,除此而外的任何摆放都是不允许的。”这种注重细节的严谨、细致甚至是苛刻,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职业风格里。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积聚人气 在太古这架庞大而精密的机器上,刘贵鸿作为其中的一个部件,规范而又高效地运行着。但长期被限定于一个管理模块中,这让他感觉到了某种局限。加之人事安排方面的原因,刘最终选择了离开。刘在太古工作的时候,结识了南峰集团的老板,双方都很谈得来。因此在老板的邀请下,刘便来到东莞这家以房地产建筑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担任行政总监。 新官上任,刘贵鸿并没有急于烧起“三把火”,而是从抓培训开始,逐步梳理南峰的管理体系。“我们针对公司的实际状况,分别组织了后备干部培训班、中级干部研修班,对公司的骨干力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促使他们改变旧有的观念、意识,并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 以培训的方式打开企业变革的突破口,刘贵鸿选择了一种温柔的切入角度。而很多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一个企业后,往往无视企业的实际状况,一味地下猛药,使三板斧,想使企业在短时间内“翻天覆地”,结果却遭遇失败。刘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太急于求成了,“他们太希望展现自己的价值了,但却忽视了打基础。”刘认为这种“打基础”的实质就是“聚人气”。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企业的人和事,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逐步认同你的人品、能力,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才能谈得上施展抱负,否则只会是一出“独角戏”。“我做培训的过程,也是和这些管理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的过程。我希望通过培训为大家带来新的观念,也希望大家能充分了解我。这其实就是在积聚人气。”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初进南峰,刘贵鸿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刘认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进退尺度。个体与群体之间既存在着矛盾,也有互补性。个体快速融入群体的诀窍就在于尽量缩小差异性,放大互补元素,以共赢为导向。另外就是要抓住人际关系的实质,“如果着眼于利益、得失、好恶、亲疏等表象去处理人际关系,那只会是一团解不开的乱麻。只有把触角延伸到人的精神层面,才能领悟到人际关系的真谛。”得益于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刘以一种公正的心态去对待利益得失,不偏不倚,以“企业利益”为坐标,去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同。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顾问角色 刘贵鸿在南峰的职位是集团行政总监,但他实际的职责范围远远超出行政人事的范畴,用“顾问”的定位或许更贴切些。因为他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管理、甚至财务审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参与。因此,在南峰的舞台上,他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顾问的角色在协助老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针对集团一些下属公司吃大锅饭的现象,刘贵鸿协助老板对经营管理进行了改革,选取了两个公司搞试点,实行目标经营责任制。根据往年的经营状况,结合集团的发展要求,制订出当年的经营目标和相应的奖惩办法。这种管理办法把个人的收益同公司的绩效直接挂钩,当年终兑现奖惩时,对集团上下的震动都很大。这也给了集团下属的所有公司一个明确的导向――靠数字说话,凭效益拿钱。由于试点效果良好,集团准备在下属公司中全面推行目标经营责任制,提升集团的赢利水平。 一些公司的内部管理较为混乱,造成损耗失控、财务不清等状况。对此,刘贵鸿着手建立内部审计和控制体系,他计划用两年时间,对集团下属所有公司进行彻底的财务审计,理清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制度,使各公司形成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如此大张旗鼓地在企业搞内部审计和控制,这在东莞的民营企业中还不多见。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由于南峰员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圈子进来的,人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集团化扩张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人力资源支持不同步的“瓶径”。为改善人才状况,刘贵鸿首先打开南峰对外引才的大门,利用多种招聘渠道,引进一批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包括一些MBA。然后是建立一套内部培养、选拔机制,从公司内部发现人才,并及时充实到管理岗位上。 在人事管理上,刘贵鸿与老板达成了充分的默契,凡是涉及到人事方面的事,老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应该去找刘,由刘做决定。甚至于一些关系户往企业塞人都由刘出面挡驾。让刘颇有感触的一件事是集团招聘一个总裁助理,面试的时候,老板刚好有事去了香港。但总裁助理是直接在老板身边工作的人,录用与否一定要老板自己拿主意才行。但老板一直都脱不开身,最后老板在电话里对刘贵鸿说:“你来拿主意吧,你说行就行!”结果,在老板未曾谋面的情况下,这位助理就来公司上班了。 建筑型企业一般都或多或少地给人以“没文化”的感觉。刘贵鸿认为南峰要实现长远发展,绝不能是文化的荒漠,而应该是一片丰盈的文化绿洲。因此,刘不遗余力地在企业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集团上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而且使这些文化活动制度化,并不断追求创新。值得一提的是由刘贵鸿担任主编的《南峰》内刊,在内容和版式上都别具特色,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一个生动窗口。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职场内外 对刘贵鸿而言,“顾问”的含义就是很多事都要去操心、过问,这让他不得不以一个工作狂的面目穿梭于公司内外,奔波于大大小小的事务中。工作日里,几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他的办公室里亮着灯,或是处理公司事务,或是看书学习。 除了工作,看书成了他唯一的嗜好。他在大学的时候就读了很多书,差不多把图书馆里的书读了三分之一。博览群书给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很多问题,我喜欢把它们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思考,这样的话,你往往就会豁然开朗,而且能找到与众不同的答案。”他在工作中很强调计划性,他认为今天不是由昨天决定的,今天是由明天决定的。当我们怀着对未来不可知的渴望,进而去探索,把对明天的追求变成一种强有力的执行过程,这就是今天。我们做计划,看似在计划明天,实际上是在执行今天。对计划的独特理解,让他把计划变成了一项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刘贵鸿的快乐除了来自为企业创造价值外,看到自己团队中的成员获得成长也是他莫大的欣喜。比如办报,他最高兴的事情不是谁夸他报纸办得好,而是通过办报,他看到一批人成长起来了。“像我们现在担任排版的那个女孩子,她最初仅仅是个打字员而已,但现在她在排版方面完全能独当一面,而且还带了徒弟。看到这些人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长进,都会令我欣喜万分。”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刘贵鸿一般一周回一次广州的家,周六晚上到家,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梦到的几乎全是工作上的事情。星期天他会习惯睡个懒觉,到中午的时候才会醒来。在醒来后的那两三个小时里,是他最轻松的时刻,“什么都不用去想,大脑空空的,那种感觉真好。”但到了下午和晚上,他的大脑又开始了惯常的运转――又要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 生活像一条匆匆的流水线,很多人在其中已变得麻木而机械。但刘贵鸿却在细心体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获得无穷的快乐。“人生的意义不在别处,就在于日常生活中。活着是非常值得我们用心去做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过好我们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我不信神,我相信我能够把握好自己的生命过程。”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