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你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聚会应酬时,你笑容满面,滔滔不绝,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你不是故意伤害身边的亲朋好友,只是不自觉就发现自己一下班就“不爱说话”了,这是怎么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对27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认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认为自己“有一些”。受访者中,80后占50.1%,70后占30.9%;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
![]()
如何改善“下班沉默”? 如果你觉得上班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那么,你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是工作量太大、岗位不合适,还是人际关系太复杂。然后,应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其实,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恰恰是补充情感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武汉达明心理咨询公司高级心理咨询师沈梦说,她挺能理解“下班沉默症”的人们,因为社会角色的需要,他们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自己社会性的那一面。而他们回到家里,正是因为对家人有绝对的信任和安全感,所以才会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其实,对于当事人自己来说,如果这样的状态让他感觉到舒服自然,那么可以适当地享受这样的过程;倘若是造成心理上的困扰和压抑,就要采取行动好好调整自己了。 “下班后我就变成了哑巴,一句话也不想说。周末居然可以在家两天说不超过50句话,我这是怎么了?”“不想和家人交流,他们总是问那些工作上的事儿,工作一天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但他们讲的家长里短,我又没兴趣,干脆不说话。”“白天都讲够多的话了、笑容够多了,别问我是不是在闹情绪,我只是让面部表情放松,脑子放空一下而已。”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白领,在调查中发现,越是白天在职场里活跃、话多,尤其是做服务类行业的上班族,越是在下班后懒得讲话。 秋秋是一名外贸销售员,面对顾客时她总是“反应敏捷”,和同事聊天也总能“妙语连珠”。但一下班,她就感觉自己像“死机”了一样,不想多说一句话。“乘公交回家时,我习惯面对窗户,尽量避免和别人有眼神交流。”张叶说,下班后可以面无表情,在她看来是件很幸福的事。 平面设计师彭宇说,自己下班后很少和家人坐下来聊天,即使聊,大部分时间也是对方在说话,他只用一两个字回应。“同事都说我工作时很有激情,特别活泼。但我感觉自己最喜欢做的,是一个人安静地玩电脑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