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环境,包括政治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功都很重要,但人们都忽略了“领导”这个因素,其实“领导”也是你的环境,当你身处在这个环境下,你无时无刻不被这种环境所影响着。目前为止,你从你的领导或者上级那学到的最受用的一句话是什么?TA让你最佩服的品质又是什么?
1.徐强 我觉得自己一直很狗屎运,在进入职场之后,不断遇到牛逼的老板/同事。一些印象深刻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软件公司的技术研究部门,涉及到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我和同事因为某个具体的问题,例如界面的细节,发生争执。经理问:这件事情值得花费时间吗?如果现在不做这件事情?对于3年后公司的产品,有什么影响?天哪,大多数时候,真是一点都没有。在这种提问下,作为职场新人,也开始逐渐培养了从长远和宏观看待问题的眼界,真是幸运。 第二份工作,刚进入微软,这家自己梦想中的公司,两个月。彼时遇到了一个超一流的工作环境。即使是在走廊里遇到的实习生,脸上充满了热情和微笑,在office里跑来跑去忙活。受到那种热情感染,我发起了一个讲座,关于Java和微软技术体系。在第一家公司两年多,我从来没有主动的干过这件事情。花了10多个晚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准备了100多页的PPT(只是一个小时的讲座)。对于自己的演讲能力严重缺乏自信,我忐忑不安的开始了处女秀。在作完讲座后,我的mentor(微软会给新员工指定一个资深员工,帮助他们融入工作,以及解决工作的问题。称为mentor)走过来,大声对我说:John, you really beyond our expectation!天哪,我得到了一个很高的肯定!一个对于演讲能力完全没有信心的人,爱死了这句话。我到现在都还能感受到那种激动的心情。它是一个开始,让我知道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最终我把公众演讲和沟通,这个曾经觉得头疼的问题,变成了超出99%同行的优势。然后进入了职业培训领域。它让我体会到超出他人期望、得到赞扬带来的美妙感觉,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渴望超出期望...超出同事的期望、超出老板的期望、超出自己的期望。它让我深刻感受到:鼓励和肯定,比批评更能激发一个人的信心和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倾向于激励和表扬他人。它导向了亲密的人际关系、高质量的团队合作和超出期望的成果。 我一次又一次的使用这段话...而且还会继续用下去... 2.周晓农 我只说这是一位位置不低的领导,和我有无关联且不管他。他说,当领导有三种当法,却实实在在让我玩味了一阵。 我忙你不忙(你指下级);你忙我也忙;你忙我不忙。他觉得他要的是最后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的。方方面面都理顺了,下面的执行力强了,我就不忙了。我玩味了一阵,觉得这可以是一个过程,可以加点注脚,让其更明确些。 我忙你不忙,先忙规则方向。先把规则弄好,弄明发展方向,下面才能忙对地方;你忙我也忙,各忙各的。你忙对了地方,我再腾出精力来忙简化管理和思考大政方针;你忙我不忙,内查外攻。一切都就绪了,还得有随时查访下面的办法,体恤和解决职工的问题,做好单位的外交公关工作。 当然,这三句话,还有一解,就是让你忙得贼死,自己乐享清闲。如果是这样,恐怕这个单位的职工就遭秧了,到头来,这个单位,也会一团糟。 多年前,我倒是真见过一位大型企业的领导,没什么学历,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干,经历过无数战事,还醉心研究典籍。从一个省级部门,请缨到这个企业当一把手后,将这个乱得出名的亏损大户,变成了这个省工业上名列前茅的盈利大户。 他去时很忙,然后就不忙了。我去见他时,企业已经很好了。在他办公室谈话,一个上午,竟然没见他接过一个电话,也没人找他。问其何故,他说,规则清楚了,各有其责,谁弄错了,我就追究谁的责任。如涉及规则问题,集中上会讨论。平时,没有特殊的事,就没人找我了。结果是,企业开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们提议,为他涨工资,说论贡献,他是第一人。 我见过许多企业领导,论领导水平,他是佼佼者。他这人有几个特点:肯学习,把《左传》《史记》上的许多故事背得滚瓜烂熟。含而不露,看准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含糊。爱说的几句话是,慈不带兵,用人不疑,这可能和治乱有关。上前年,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真让人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