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征途人才网!

征途人才网

请登录
征途人才网 首页 就业指导 跳槽策略 查看内容

抄底海外精英“心”动还需慎重

2012-12-16 11:51|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835| 评论: 0|来自: [db:来源]

摘要: 冬天来了,森林里总有一些小鸟要到他处觅食,华尔街也不例外。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华尔街金融精英正面临“失业潮”。年初以来,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已陆续
    冬天来了,森林里总有一些小鸟要到他处觅食,华尔街也不例外。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华尔街金融精英正面临“失业潮”。年初以来,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已陆续裁员数万人,纽约市政府预计,未来两年内纽约失业人口将达到16.5万人,金融业失业人口近4万人。这其中,外籍员工首当其冲,在纽约直接从事金融工作的近万名华人中,目前失业已超30%。据称,9月16日申请破产的雷曼兄弟,全球雇员2.5万,纽约雇员1万人,其中华人超过2000人。外电认为,“拥有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处于无可匹敌的位置”。

 “抄底海外资产,不如抄底海外精英”,“越是困难,越要储备人才,就算节衣缩食,也要蓄兵买马”。在一些地方,抄底海外精英,已由心动变成行动:上海近日宣布,由上海市金融党委、金融办联合上海市人事局、浦东新区组织的中央和上海市市属金融机构将于12月上旬开赴美国纽约华尔街、英国伦敦金融城举办“上海紧缺中高端金融人才海外招聘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将在年底组织前往华尔街招才,目前招才计划正在征集各部门意见中;深圳金融机构也计划到华尔街做人才储备;中金、平安保险、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纷纷出动,或委托猎头寻觅海外精英,或由董事长、人力资源总监亲自出马,求贤华尔街;中投公司发布“人才贴”,招聘包括股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另类资产投资等11大类、30个岗位的人才,抄底华尔街意图昭然。

  显然,心动“海外精英”,是企业和地方有全球胸怀和国际眼光的重要表现。教育部统计,近年来,海外人才回国呈现加速度增长,2003年,自1978年以来首次突破2万;2004年,2.5万,增24.6%;2005年,3.5万,增39.4%,2006年,4.2万,增21.3%,专家称,出国人才“归国潮”已然形成,此潮不赶,更待何时?而金融危机将更多的海外精英推向了职场,对很多地方和企业而言,赶海外人才潮,现在应该是个不错的“窗口时间”。

  但抄底海外精英,“心”动还须“慎”动。猎头公司认为有这种人才需要的企业要具备几个特征:所处行业具有一定发展前景;企业规模较大,有数年内争取上市的计划;企业有留住人才的实力与环境。就目前看,大多数城市和企业并没有发展到需要使用“华尔街人才”的阶段。就拿薪金来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过去美国的投行董事、总经理税前年收入50万美元,行情好时加上奖金、分红年收入1000万美元左右,现在尽管因为危机有所下降,但他们期望年收入也不会低于50万美元,如果拿不出具有国际水准的薪金,也很难引得来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

  “慎”动不是不要动。二战后,通过大量引入德国科技工程技术人才,美国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发展长足发展。但是,切不可因为金融危机而把引进海外人才简单地理解为抄底“华尔街”。实际上,除了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分别提出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性金融中心”,需要引进大批海外金融人才外,对更多的城市而言,借世界金融危机抄底“海外工程技术人才”远比抄底“华尔街”来得实事求是。扬州市人事局外国专家处陈炜说,目前扬州正大力发展创新型科技企业,企业大都希望引进高级技术、研发、管理人才,现在引进的大多也是机械、化工、光电等专业,而备受关注的金融专业并不吃香。可见,抄底“海外人”一定要看看自己的家底,看看自己的产业特征与产业结构,避免盲目出击。

  抄底海外人才,风险意识不可无。华尔街人才是一流的,但也不是个个都是顶尖精英,他们身上的贪婪和急功近利,更被指为此次金融危机原因。引进“华尔街”人才,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他们不适应中国金融系统的过度监管以及可能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假如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单身来华家在美国,一旦华尔街复苏,他们将可能不仅带走自己,还带走公司经营蓝图和商业秘密。为此专家提醒,中国金融市场状况和国外区别较大,在海外工作多年的金融人才,引进人才要防“水土不服”。其实,这个提醒又岂止适用于金融人才,由于难以习惯国内环境,特别是学术官僚化、人事制度、户口制度、人际陋习,不少科研人才选择“二次出国”。

  当然,对企业来说,耗资甚巨引进人才是一件大事,只要稍加提醒,抄底海外精英应该会比较谨慎。但是,如果政府某些部门出于政绩考核的需要,某些企业出于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以获得专项奖金和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需要,不顾是否需要、是否实惠地引进,甚至搞“假引进”,则是在抄底海外人才当中必须要防范的“道德风险”。

(编辑:王茜)



如果本文对您没有任何帮助,您还可以参考更多面试及简历技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