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就像求职一样,对每一个上班族来说都不是陌生的字眼。薪资的高低、和同事相处得是否融洽、在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等诸多主客观因素都会导致员工的辞职。但辞职绝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一走了之就可以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要把辞职当作求职来看,既要走得光明正大,有理有据,又要以防万一,给自己留条后路。
心平气和地离开
张雪先是和现在公司的顶头上司在工作中屡屡发生意见分歧,后来这种分歧又慢慢转化为个人的矛盾。终于,感觉十分压抑的张雪选择了辞职。在递交了辞职报告后,一直把不满藏在心里的她在离开前爆发了。她和自己的顶头上司狠狠地吵了一架,最后摔门而去。 休息了几个月后,张雪重新和一家单位进行了联系,并初步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就在她觉得新的工作已经是十拿九稳的时候,对方却打电话来,告诉她落选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张雪多方打听,终于得知是现在的单位到她原来供职的公司进行了调查,而接待调查人员的就是张雪过去的上司,后果可想而知。
职场断案:
一般来说,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最后阶段,都会想方设法对将要招聘的新员工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等进行了解。而了解的最好渠道自然就是他原来工作的单位了。张雪辞职时图一时之快而和自己原来的上司狠狠地吵了一架,无疑正是授人以柄,给自己以后找工作埋下了隐患。 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因为客观原因而辞职外,绝大多数辞职者都是对现在的单位有不满意的地方才会选择离开。辞职的时候,即使过去对人对事有再大的不满,也不应抱着“我要走了我怕谁”的心理而和对方交恶。既然都要走了,以后当然也不会产生矛盾了,现在不正是和解的好时候吗?
身走心要留
小蒋供职的是一家印刷企业,因为不满足于现在单位的薪资待遇而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在到了新的单位后,他并没有断绝和原来单位的联系,而是经常和过去的同事聚聚,请过去单位的领导喝喝茶、聊聊天啊什么的。 一年以后,现在的单位拓展业务范围,和原来的印刷企业发生了业务上的联系。此时的小蒋利用在原来单位的良好关系,业务量大幅度上升并迅速在其他同事中崭露头角,获得上司的重用。
职场断案:
很多人主动辞职离开一个单位后,从心理上感觉对不起对方,于是有意无意的就不愿意再和原来的单位联系。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工作就像做生意一样,买卖不成仁义在,留点心思在原来的单位,在感情上保持一定的联系,有益无害。现在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说不定什么时候你所供职的新老单位就会派生出共同的利益,这时你独特的优势马上就会发生作用。通过自己牵线搭桥,使原来的单位和现在的单位获得双赢,同时也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在职场竞争中自然也就走在了别人的前头。
好马也吃回头草
韦杰在一家杂志社当了两年编辑,一直做得很好,领导也很满意,但他感觉不是很利于自己的发展,就辞职到了市里一家机关单位工作。在辞职的时候,面对领导的挽留,韦杰很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诚恳地表示,如果杂志社有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他一定全力以赴。 在机关工作期间,韦杰在作者的联系、稿件的组织等方面都对接替自己的编辑给了很好的帮助,也让原来单位的领导很是满意。
一年以后,韦杰觉得自己实在不是“当官”的料,于是萌生了回到杂志社的想法。当他和原来的领导联系后,很快就如愿以偿。
职场断案:
现在的职场,“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说法已经过时了。与此相反,只有通过一些尝试,走一些弯路,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当发现还是原来的工作更适合自己的时候,吃一次回头草就比到一家新的单位更有利于自己,毕竟在原来的单位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和人际关系。
职场总是瞬息万变的,当你选择辞职的时候,就要通盘考虑,既要“思前”又要“想后”;既要交代好现在手里的工作,做到有情有义地离开,又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辞职绝对不是一走了之那么简单,也是大有学问的。
如果本文对您没有任何帮助,您还可以参考更多面试及简历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