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征途人才网!

征途人才网

请登录
征途人才网 首页 HR资讯 HR精英 查看内容

史为建:在坎坷中突围

2012-12-16 14:51|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478| 评论: 0|来自: 智通《才富》

摘要: 精英名片:史为建,江苏丰县人,管理学学士,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惠达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深圳区中文人力资源管理MBA课程特邀讲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工作17
精英名片:

史为建,江苏丰县人,管理学学士,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惠达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深圳区中文人力资源管理MBA课程特邀讲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工作17年,拥有深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擅长于职位分析、薪酬体系设计和绩效管理工作。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1994年冬季的某个晚上,深圳南头检查站已被浓浓的暮色笼罩。这时,一位身背沉重旅行包颇显疲惫的小伙子被正在巡逻的防暴警察呵斥住:“站住,你是干什么的,打开你的包。”小伙子胆怯地看着防暴警察,哆嗦地打开旅行包,掏出毕业证和车票,战战兢兢地说:“我是来深圳找工作的,刚从火车上下来。”一番解释后,防暴警察相信了他。放行后,小伙子又开始乘着暮色“鲁莽”地寻找目的地,最后实在熬不住了,就在公园里就地露宿了一晚。

这个小伙子就是十几年前的史为建。如今,他已是惠达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

“我的故事太坎坷了,如果将其整理成册,我想都可以写成一本励志书了。有时驱车从那里经过,我都会停下车来思索一番。”回忆往事,史为建在百感交集之余,也有一丝欣慰。毕竟,经过十几年的职业历练,他已经走出了曾经的坎坷,并开始朝着成功的方向大踏步地前进。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一路坎坷而来

谈起当年闯荡珠三角的动机,史为建并不否认自己年轻时的唐突和冒进。1990年,大学毕业的史为建被分配到江苏徐州塑料十三厂。经过短短四年的努力,1994年,他当上了这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人秘科副科长。“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同事、亲属和朋友的赞许,让史为建自己也有点沾沾自喜。

但谁也不会料到,史为建就在这年8月份提出了辞职,“也许是偶然吧,一天中午,我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记者在深圳采访一个小姑娘,小姑娘说她正在找一份文员的工作,目前有一家企业开出了月薪900元,她还在犹豫中。当时看了这个镜头后,我心里很不平衡,900元还犹豫,那我人秘科副科长一个月117元算什么?”看完这篇报道后,史为建马上向公司提交了辞职书。尽管厂长百般挽留,但史为建去意已决,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踏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

“那一次的旅程真是太坎坷了,原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最后由于铁路检修,变成了26个小时。你猜我是怎么到深圳的?先从徐州车站坐车到郑州,然后从郑州转车到长沙,到了长沙之后,转车到衡阳,再从衡阳乘车到广州,最后从广州到深圳,一路颠簸,到达深圳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对于自己第一次出远门的“曲折”旅程,史为建一直都记忆犹新,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一般。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晚上十点多到达深圳后,由于不知道亲戚所住的确切地址,史为建在十分疲惫的同时,心里也十分胆怯和茫然,“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又是晚上,身上还背着一个大包。”很快,史为建这副标准的打工者模样,就引来了防暴警察的关注,在检查了身份证、边防证以及毕业证之后,史为建才得到放行。由于实在是太累了,他想找一个地方睡觉,在路边溜达了好一阵,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路边的“绿化带”。不料,刚就地躺下来,两个巡逻的治安员就发现了他,自然又是检查询问一番,并将其从绿化带里驱赶出来。最后,史为建在公园里露宿了一晚。“这一路真是太坎坷了,身背重包,又累,又饿,又困。”这就是史为建打工初行的感慨。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从有为到有位

“只有你有为,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你才能有位,你才能问心无愧!”这是史为建多年职业历练所积累的精华,事实上,这也是史为建职业历程的一个简短总结。

到达深圳约一个多月后,史为建以见习生的身份进入广东一家大型港资企业工作。薪资比较于徐州那份工作,自然也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史为建着实为这事乐过一阵子。尽管还只是一名见习生,但乐观、豁达的史为建却似乎已经看到了璀璨的未来。

然而,史为建自信的前途之路并不是那么平坦,用他的话说,“这一段路,与从徐州到深圳的旅程有得一比。”正式工作之后,史为建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沟通障碍。在公司,粤语就是官方语言,而初到广东的史为建从来就没听过粤语,周围人大声交谈,他却什么都听不懂。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史为建跑到书店去买了一本《广州话一日成》,抓紧时间勤学苦练,过了一段时间,他认为自己应该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开腔”了。没想到,试探着刚一开口,立马一盆冷水扑面而来,人家说他讲的粤语好像是在讲日语。史为建对此非常着急,甚至有时暗自掉眼泪。

如果说,语言问题是史为建遇到的第一大障碍,那么,遇到一个非常“酷”的上司,就是他遇到的第二大障碍。“我的实习导师是当时的办公室主任,你问他十句话,他能回你一个字算是你的幸运了。每天早上一上班,我就问:‘主任,今天有无特殊安排?’得到的总是同一个姿态语言——摇头。”针对这种状况,史为建只好独自摸索自己的实习路,围着宽敞的工厂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发现哪里存在问题,就用笔记下来,如哪里的草坪需要清理,哪里的院墙需要修补,哪里的窗户坏了,哪间宿舍的卫生需要整顿等,然后将这些见闻做成小贴纸,每天下班前将其贴在办公室主任的桌子上。一开始主任对史为建的这种做法既没有赞扬,也没有反对,“总之就是一言不发,冷冰冰的,没有一丝笑意”,一时间弄得主任的办公台上贴了很多小纸条。后来又逐渐减少,史为建反映的问题也在逐步改善,“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管怎么样,全心投入工作。”有一次,史为建在清洁师傅的指导之下,提出了用海绵代替布碎清洁地板的想法,取得了出奇的效果。“这一次主任终于在周会上表扬了我。”难得的一次赞扬,让史为建至今都念念不忘,“毕竟这是我努力的结果,何况得到主任的表扬相当难。”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很快三个月见习期结束了,按照公司规定,每个见习生见习结束后需要向公司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史为建想到导师那么“酷”的表情,心里很郁闷。在提交实习报告的前一天晚上,史为建喝了一点酒,在“酒壮英雄胆”的状态之下写下了近两千多字的报告,用数字详细说明自己三个月的所见所闻,并重点提出自己针对公司行政工作目前存在问题所应采取的对策。将行李打包后,史为建忐忑不安地将实习报告交给主任,“我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这份工作,但我没有做什么,不管如何,还是谢谢您三个月以来的指导。”交了报告后,史为建决定去站好最后一班岗,拿着对讲机巡逻,领着清洁工清洗地板。这时手上的对讲机响了,主任通知他到写字楼会议室开会。当穿着湿透的工衣,轻轻地推开会议室门的时候,史为建惊呆了。集团主席坐在位子上冲史为建笑了笑,“请坐吧”,并让秘书给他倒了一杯茶,这让原已做好最坏打算的史为建颇为尴尬和紧张。“集团主席对我说,我们集团就需要你这种脚踏实地的见习生。”史为建也就这样在集团主席的赞许之中正式转正了。

转正一个月之后,史为建就被调入东莞黄江锦秀花园会所俱乐部任会所主管,由于操办卡拉OK厅、西餐厅、乒乓球室以及会所开业典礼工作等项目都很成功,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在会所运作步入正轨之后,史为建被调回集团总部任办公室主任,这时史为建进入这家公司才只有9个月的时间。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舞动变革的主旋律

经过将近五年的集团办公室主任职位的历练,史为建无论是在职业素养上,还是在职业技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内心深处潜藏的那种不甘安于现状的念头又开始活跃起来。因此,1999年7月,当猎头公司向其送上一个“人事经理”职位时,史为建心动了,并最终以人事经理的身份加入了深圳宝安沙井海洋集团(笔者注:现名为新美亚通讯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我当时选择沙井海洋集团,主要还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做了将近9年的行政工作,我开始有点疲倦了,而我个人随着资历和阅历的增长,兴趣也逐渐从行政管理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对方提供的人事经理职位很吸引我;其二,就是沙井海洋集团的领导,第一次接触,我们就非常谈得来,这位领导优秀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我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史为建这样解释自己当初的选择。

进入沙井海洋集团之后,史为建打的第一仗,就是构建精确化的电子考勤系统。“说来你不相信,进入之初,公司考勤出错率竟达到了37%,我当时就隐约感觉到,这肯定和员工的职业道德有关。”看到这样的现状后,史为建立马着手开始调查,花费一周时间后,史为建发现之所以存在这么高的出错率,源头主要来自两大方面:第一,公司考勤制度存在重大纰漏,细节性条款缺失;第二,公司有些员工缺乏职业道德,明明是迟到了,看到人事部文员好说话,而公司对这方面的制度又不完善,去找人事文员修改考勤资料。“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就起草了一份制度,并告诉人事文员,没有人事部经理的签字,所有的考勤差错不予受理。”没想到,经过史为建的这一“折腾”,公司的考勤系统出错率第一个月就降到了8%,第二个月降到了0.7%,同事和领导大为吃惊。“其实,我整顿考勤系统最根本的意义,不在于如何使考勤数据更准确,我导入的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讲诚信的企业文化。而之所以要选择整顿考勤作为突破口,则是因为我期望能用一种制度来辅助,使企业文化的导入真正落到实处。”史为建坦率地讲出了打此仗的真实目的。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第一次变革的成功,让史为建颇为喜悦,而且这也为其后续的变革之路增强了自信。比如在2002年,当他以人事副经理的身份进入东莞艺美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时,就在招聘渠道的选择上进行了新的变革。“作为一名人事经理,在招聘之前,我必须要明确界定哪些职位可以去现场招聘,哪些职位需要采用网络招聘,而哪些职位则需要自己当猎手去搜寻。”他说,招聘渠道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招聘效率和招聘效果,如果将这个问题再放大一下,则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一些招聘老大难的职位,史为建的应对策略就是自己当“猎头”。比如高级研发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位,史为建就从来不将这些职位的招聘信息发布于招聘会和招聘网络,而是通过自己积累的人脉渠道,获取这类人才的相关信息,再一一将这些人邀约于一家酒店开展“沟通”,并全部承担这些人的往来路费和食宿费。“这招的效果很好,现在在惠达我也在运用这种方法。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人才从来不缺工作,你若是一味采取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等策略,就只会让你如等待戈多一样,永远没有结果。”史为建对这种招聘变革的效果非常满意。

接下来,在2004年进入惠达集团之后,史为建又力主进行了薪酬体系改革和绩效管理体系改革,在公司内部导入了“TREND MANAGEMENT”考核理念。“什么是改革?说白了,就是创造一种竞争优势,如果别人有的优势,你没有,那么你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变革,否则你就不具有竞争优势,那么也就难以在竞争中获取永续的生存和发展。”钟情于管理变革的史为建,略带激动地道出这一番话。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行进在学习的路上

2007年初,史为建去广州进行了一次现场招聘,虽然招聘效果不是很好,但史为建很高兴,因为他学到了一种新的招聘方法。在招聘现场,史为建注意到一家苏州来的企业做出了一个“独特”之举。这家企业在招聘摊位上放了厚厚一叠资料让求职者随意取阅,史为建拿起一张看了一下,发现正面是这家公司的简介,而反面就是一些需要长期招募的职位。“我发现了里面的机密之后,回来经过仔细排版和设计,也印了厚厚一叠,有时放在人才市场门口,有时放在现场招聘的摊位上。现在公司员工离职时,我都会将这张印刷品当作纪念品送给他,请他在外边工作之后帮我们公司推荐人才。”能够学到这种招聘方法,史为建认为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知识是有价值的,学到一招,自然就比别人多一招,那么你所拥有的价值就比别人多了。”谈到学习的问题,史为建的思维自然地回到了2004年报读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MBA的日子里。2004年6月,为了使自己在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眼界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史为建报读了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的MBA,“我之所以选择巴拉瑞特大学,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使自己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英语口语也能够得到一次较大的提升。事实上,现在我已经基本做到了,英语口语已经相当流利了,眼界方面也开阔起来了,以前总感觉自己是在小河里,现在感觉就如同进入了大海一般。”面对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史为建尽管很满意,但中间的坎坷仍然让他至今也难以忘怀。由于在同学中比较乐于助人,有问题喜欢与同学分享讨论,同学都叫他“老师”;由于身处惠州,为了参加MBA小组谈论,他曾经大半个晚上奔波在惠州往返于深圳的高速公路上;为了提交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他还曾经通宵工作过。“这次我们公司新来了一位副总,有过十几年的跨国公司高层经历,能力很强的。我已经说了,今后请他当我的老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经做到很专业的史为建,仍然痴迷于不断地学习。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在与史为建的交谈中,他很喜欢提到一句话:“人就是一本书”。他认为,“每个人就是自己那本书的作者。也许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有的书开头很坎坷,有的书开头很顺畅,不管怎么样,我们自己才是书的作者,把握不了我们的开头,但我们可以把握结尾,通过我们的努力把结尾写得圆满一些,再圆满一些!”采访即将结束之际,史为建意味深长地说。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