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征途人才网!

征途人才网

请登录

SMART(聪明)为什么变成了STUPID(愚蠢)

2012-12-16 14:39|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查看: 471| 评论: 0|来自: 湖南HR精英俱乐部

摘要: 一说到考核,有人就会想到量化指标,想到SMART。这是一种误导,不论是否好量化,考核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考核的导向。因为考核不是目的,管理才是目的,考核不过是管理的手段而已。采购考核也是这样,我们看到太多量化的 ...

一说到考核,有人就会想到量化指标,想到SMART。这是一种误导,不论是否好量化,考核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考核的导向。因为考核不是目的,管理才是目的,考核不过是管理的手段而已。采购考核也是这样,我们看到太多量化的考核指标让被考核者和考核者都无可奈何。也看到,严密的考核制度下,既不能提高业绩,也让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SMART(聪明)为什么变成了STUPID(愚蠢)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以前的考核以“德、能、勤、绩、廉”为主,但感觉考核内容由于难以量化,而造成考核的困难。后来针对考核指标提出了SMART原则: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 Specific 具体的描述
  • Measurable 可以衡量的
  • Achievable 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
  • Result oriented 有结果导向性的
  • Timed 有时间性的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可衡量成为了重点,结果导向性变成了结果。于是在企业中,以咨询公司及人力资源部门为首的专业人士动不动就拿量化指标说事,好像能否量化成为了考核设计的主要问题。具体到采购部门,价格考核成为最好量化的财务指标。其实,作为结果本身的考核指标一向是某些考核指标制定者的最爱。原因一是容易量化,二是我们老板不就是要结果嘛,没有结果当然就没有奖金了。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某企业为了监控采购部门,专门成立了管控部,直接向供应商压价,凡是能够压得比采购询价低的,都要对采购部操作人员罚款。搞得怨声载道。访谈期间,公司组织参观了张謇纪念堂。回来后,我以张謇说事:张謇考了23年的状元,其中有两次被别人冒名顶替,而未中状元,一次是考官误认为是他的卷子,结果被别人中了状元。最后一次靠他的忘年交翁同硬把他的卷子推荐给主考官才中的状元。大家参观的时候,没有人对他中状元有什么异议,因为水平确实到了。但大家想到没有:“程序错了,一切都错。”的这个道理。这包括后来张謇办了几十个实业,三百多所学校,大家看到的只是结果,成绩,很少有人会提出这后面的官方背景起了多大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中国“成王败寇”思维在作怪。在另一方面,企业的文化就是社会的亚文化,当这种思维到了企业中,就变成了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看起来合理,却忽视了任何结果中都有非主观的因素存在,这种不分主客观因素的考核方式,即使考对了90%,也会引来100%的抱怨。SMART原则让这种行为有了落地的框架。于是,SMART变成了STUPID。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