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绩效考核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考核实施的“一线推动者”除了担任“组织实施”的工作,还要承担一部分的专业技术工作。对多个国有企业的考核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这类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集中的技术工作或者说是“技术难题”是对于绩效考核分数的处理,准确的讲,是对于多个评估主体参与评估后形成的考核分数差异的处理上。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在绩效考核实施的工程中,往往存在着评估主体不同的情况。比如各部门经理评估自己部门的员工,各分管领导评估所分管领域的员工,或者由于工作关联关系不同,不同的员工对于与自己有工作关联的员工进行评估。这种分管、关联关系的评估必然会造成多个评估主体,由于个人打分习惯不同,评估所把握的尺度不同,评估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而分数会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绩效工资”、“奖金”,因而也成为人力资源部最“紧张”的问题之一,也会成为员工中提出“公平质疑”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给考核实施的“一线推动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在绩效评估中尽量的采取有“交集”的评估主体,同时尽可能的采取“大样本量”。评估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其主要原因是多个评估主体,个人打分习惯不同,评估所把握的尺度不同所造成的。那么如果各评估主体中的交集越大,其评估一致性的可能性也越大。如分管副总的参与会平衡到多个部门,而员工采取全员评估方式也会使得这种交集增大。当重合的样本越多,不同的样本越少,个人打分习惯不同,评估所把握的尺度所造成的差异影响会越少,评估的一致性也就比较高了。样本量大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评估的样本量越大,其由于个别评估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会越小,评估的一致性也就比较高了。因而,绩效评估中尽量采取“交集”、“大样本量”的评估方式对于绩效考核中规避“差异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就是统一评估标准。有些时候,由于一些诸如被评估者的工作只被少数人了解,或者担心考核工作量过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评估无法实现“交集”或者“大样本量”。此时,对于各评估者评价标准的统一就会成为提升评估一致性的关键举措了。尽可能的回避各评估者个人打分习惯的影响,促进对于评估尺度的把握,提升各评估者的评估一致性。考核实施的“一线推动者”可以通过“评估标准培训”、“试评估”等方式,在绩效考核打分的前期先促成评估者对于评估标准的有效统一,然后再开始真正的绩效考核评估。此时,各评估主体之间的评估差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估差异造成的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控制了。最后,在通过评估主体控制和评估标准控制两步之后,对于评估中仍旧存在的差异,可以采取数理的方法进行校正。比较常用的校正方法包括平均数校正、组织绩效数值校正、Z分数等方法。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校正方法都存在者他的假设前提。必然Z分数的校正,其前提是“认为各被校正单元是一致的”,即认为各被校正单元的绩效表现是基本一致的。只有在明确了校正前提的情况下再进行校正,才可能是有意义的校正。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智通人才网求职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