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性的一维考核到定量的多维考核,中国企业的绩效考核越来越程序化、数目化,多数企业但愿能在正确的“算分”中“算”出公平、公正。为此,人力资源治理者可谓是挖空心思来设计名目繁多的记分标题题目,在月末、年末更是不辞辛苦地为每位员工计算各考核项的得分。在某些考核者看来,考评结果越正确越好,考评方法越时髦越能体现绩效治理水平之高。其兢兢业业之心虽难能可贵,但遗憾的是,这种耗财费力的庞大考核工程为企业赢得的不是业绩的持续攀升,而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核心人才的外流。于是,迷失的国人发出了西洋化考核工具水土不服的慨叹。 诚然,在国外,绩效治理非常注重量化指标的提取与跟踪,但这是以西方企业高效的信息治理系统作为基础的,而且是围绕着枢纽绩效指标来开展工作的,不是在普通指标上琐屑较量。良多海内企业不去花心思完善自身的信息治理系统,探求企业的枢纽成功因素,修正不同岗位的枢纽绩效指标,却一味地追求考核指标的面面俱到以及数目化与正确化。不难想象,这种打分方法除了主观臆断之外,还有多少科学成分在里面?也就是说,考评结果的科学性是靠整个绩效治理体系的科学性来支撑的,而不是靠算分运动“算”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