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有几件事情应该具有标志性意义,富士康深圳工厂的“12连跳”,本田4家零部件企业及其他几家工厂发生的停工事件,都让企业管理者及政府和社会大众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群体,那就是支撑起中国“世界工厂”称号的一线产业工人,也不能不思考,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薪酬,无疑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他们的状况,大抵都是,每月领到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每月工作28天,8小时外是他们的加班时间,加班工资也以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计算,每个月全靠加班多赚“三五斗米”。此外,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内;也有一部分“科班”出身的毕业生;现在的劳动力大军“80后”、“90后”占主力…… 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他们整体的待遇都不高,而且更进一步地来看,近些年来的工资涨幅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不匹配,这是为什么? 不能不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劳动力难道真的过剩到了这种程度?我们能够消费得起高学历的毕业生,以较低的价格。如果劳动力过剩,为何还会有如此繁重的超负荷加班现象出现?这真的是一个怪象。 |